项目的主题
(一)用聚焦离子束制造碳纳米器件和纳米电路。聚焦离子束制备电子纳米结构(FIB-writing)是碳材料纳米技术的一种新方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可控制和可重复制造复杂电子纳米电路的技术。近三年来,在碳纳米线和碳纳米点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电流流动现象。这些效应被用来设计新型的碳纳米结构,作为温度和化学纳米传感器。相信这种全碳纳米传感器在医学和生物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际应用的一个例子是智能显微外科手术刀的开发:一种超锋利的金刚石手术刀,具有即时烧灼和在切口区域进行原位化学和生物分析的能力。
(二)可控发射单光子的发光二极管。提出了一种能按需发射单光子的金刚石基发光二极管的新概念。为了开发这样的器件,该领域的研究从两个方向进行:在室温下创建具有稳定单光子发射的光中心(与Gorokhovsky教授一起)和设计具有单光中心激活的金刚石纳米二极管。制造商用单光子二极管是纳米技术的一大挑战。单光子发射器一旦开发出来,将成为预期量子通信系统的主要光电器件之一。
(三)光学和离子束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宝石学行业面临着人工染色天然钻石鉴别和鉴定的新挑战。目前还没有能够可靠地确定天然钻石颜色来源的方法,人们正在试验各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扎伊采夫博士在纳米技术研究中用于金刚石衬底电子表征的聚焦离子束和光学方法已被证明与金刚石颜色的表征也非常相关,现在正在开发用于宝石学的应用。
度
Dr.Sc。-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物理和数学,1993年
1980年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
1975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物理学硕士
1. I. A. Dobrinets, V. G. Vins和A. M. Zaitsev,“高温高压处理钻石”,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海德堡-纽约,2013,第257页。
2. A. M. Zaitsev,“金刚石的光学特性:数据手册”,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海德堡-纽约,2001年,第502页。
3. S. Eaton-Magaña, T. Ardona和A. M. Zaitsev,“LPHT退火法制备棕至黄色Ia型金刚石”,金刚石与相关材料Vol. 77 (2017) p. 159-170。
4. S. Eaton-Magaña, T. Ardon, A. M. Zaitsev,“高温退火后含马朗石墨金刚石的夹杂物和点缺陷特征”,金刚石与相关材料,Vol. 71, (2017) p. 20-29。
5. 王伟,王文杰,“电子辐照CVD金刚石的光中心及其深度分布”,金刚石与材料,Vol. 71 (2017) p. 38-52。
6. N. M. Kazuchits, M. S. Rusetsky, V. N. Kazuchits, A. M. Zaitsev,“高温无稳定压力退火合成金刚石的阴极发光”,金刚石与相关材料,Vol. 74, (2017) p. 41-44。
7. 王伟,王文杰,“电子辐照CVD金刚石的光中心及其深度分布”,金刚石与材料,Vol. 71 (2017) p. 38-52。
8. N. M. Kazuchits, M. S. Rusetsky, V. N. Kazuchits, A. M. Zaitsev,“高温不稳定压力下合成金刚石的氮聚集”,金刚石与材料,Vol. 64, (2016) p. 202-207。
9. A. M. Zaitsev,王伟,K. S. Moe, p. Johnson,“黄色氮掺杂CVD金刚石的光谱研究”,金刚石与相关材料,Vol. 68, (2016) p. 51-61。
10. P. Munsch, H. Bureau, M. El Yakoubi, H. Khodja, A. M. Zaitsev,“用13C金刚石作为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的金刚石砧孔实验”,欧洲矿物学杂志,2015年3月9日,doi:10.1127/ejm/2015/0027-2439。
11. K. Groot-Berning, N. Raatz, I. Dobrinets, M. Lesik, P. Spinicelli, A. Tallaire, J. Achard, V. Jacques, J. f。Roch, a. M. Zaitsev, J. Meijer, S. Pezzagna,“利用磷和硼掺杂控制金刚石中氮空位中心的被动电荷状态”,物理学报(a), (2014) DOI: 10.1002/pssa.201431308。
12. S.V. Samsonau, E. Dzedzits, S.D. Shvarkov, F. Meinerzhagen, A. D. Wieck, A.M.Zaitsev,“单晶石英上碳纳米膜的形成”,传感器和执行器B卷186 (2013)p. 610 - 613。
13. S. V. Samsonau, S. D. Shvarkov, F. Meinerzhagen, A. D. Wieck, A. M. Zaitsev,“用于NO2检测的类石墨烯薄膜的生长”,传感器和执行器B卷,182,(2013)p. 66-70。
14. L. Nasdala, D. Grambole, M. Wildner, A. M. Gigler, Th。Hainschwang, a . M. Zaitsev, J. W. Harris, J. Milledge, D. J. Schulze, W. Hofmeister, W. a . Balmer,“钻石的无线电着色:光谱研究”,矿物与岩石学贡献,(2013)DOI: 1007/s00410-012-0838-1。
15. V. Kumar, A. M. Zaitsev,“石英表面碳膜的温度和化学敏感性”,碳,Vol. 50, (2012) p. 5008-5016。
14. A. Lohrmann, S. Pezzagna, I. Dobrinets, P. Spinicelli, V. Jacques, j - f。Roch, J. Meijer, A. M. Zaitsev,“室温下可见单光子发射的金刚石基发光二极管”,applied。理论物理。列托人。Vol. 99, 251106 (2011);doi: 10.1063/1.3670332。
16. S. Pezzagna, D. Rogalla, D. Wildanger, J. Meijer和A. M. Zaitsev,“单光子发射金刚石光中心的产生和性质——综述和关键评论”,《新物理杂志》,2011年第13卷,第27页,doi:10.1088/1367-2630/13/3/035024。